第三十六期:《东方红》

发布时间:2021-04-27

经典诞生

1943年冬,陕西佳县的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该曲创作以叙事、抒情为主,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由李有源作词,李焕之编曲。并于1944年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

作者简介

李有源,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打工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编写了《东方红》,1952年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被誉为“人民歌手”。

李焕之(1919年1月12日-2000年3月19日),出生于香港,原籍福建晋江(今泉州市晋江市),中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8月到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经典赏析

《东方红》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该曲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走进新时代,这首诞生于黄土高原民间音乐沃土,表达人民朴素心声的歌,又通过民歌新唱等形式被演绎为多种版本。《东方红》唱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是一首穿越时空,成为经典的作品。

《东方红》基本沿用了《骑白马》这一唱词格式与曲调骨架,即:四句一段,落音分别为re、re、re、so。第一句六言(分为两个三言的短句),余三句皆为七言,第三句尾有衬腔“呼儿嗨哟”与第四句紧接,由于内容的改变,速度、节奏、唱腔都作了相应的变化。

经典见证

1965年,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以《东方红》为名,以《东方红》为开幕曲。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于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这时,《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这一曲太空中犹如东风浩荡的乐音,令中国人扬眉吐气,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