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期:保定二师:“北方小苏区”

发布时间:2021-09-20

保定二师(人称“红二师”)曾与湖南第一师范以及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一并被誉为“中等师范的光荣代表”。保定二师毕业生、著名作家梁斌根据学校“七·六”护校革命斗争创作的名著《红旗谱》和二师教员、著名作家李英儒创作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更是家喻户晓。

历史沿革

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保定二师”)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下关街,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1977年,改称河北保定师范学校。1999年,并入新的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普通高校,更名为“保定学院”。但在当地,人们依然喜欢沿袭“保定二师”“红二师”的称谓。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在保定蓬勃兴起。当时保定各校青年学生纷纷要求校方增添新课,聘请新文化教员。学校当局迫于社会舆论和学生们的要求,增添了白话文学课程。1921年3月,马列主义传播者邓中夏来到保定,在高等师范任教。北大教授何梦雄和青年进步教师施天伟等先后担任二师和育德中学两校的国文教员。在邓中夏的亲切关怀下,保定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进步教师程箴四、王森然的帮助下,二师同学们组织了“读书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评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1923年,二师就建立中共党组织,1924年建立了党支部。后来,中共保属特委、保定市委就设在校内,领导保定市及周围各县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由此,保定二师被誉为“北方小苏区”。从1923年到1932年,保定二师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深入河北省53个县建立党团基层组织,其中在29个县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七·六护校革命


1923年11月,二师爆发了“剪发斗争”,女学生以剪“抓髻”、留短发、去长袍、穿短裙为开端,反抗封建礼教,虽遭校方阻挠,但最终取得胜利。后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爆发二师学潮。学潮斗争坚持月余,引起了保定及京、津各界的极大关注,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直隶省政府当局为了尽快平息二师学潮,罢免了燕士奇校长职务,并被迫全部答应了学生们的条件。历时四十天的学潮宣告胜利结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怒潮。保定二师学生走上街头,利用各种形式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采取提前放假、开除进步学生、撤换校长等各种措施镇压爱国学生。针对这种形势,中共保属特委决定开展护校斗争。党组织决定在暂时接受提前放假命令的同时,留下六名骨干组成留校学生代表团。6月中旬,主动返校学生已达50多人。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成立了“护校委员会”,提出:“反对大批开除学生!反对撤换张腾霄校长!反对改组二师学校!”“誓死保卫二师!”

6月20日,国民党军警和东北军14旅包围了二师。二师护校学生毫不畏缩。他们自己组织武装、寻找外援。为了揭露真相、扩大影响,护校学生用喇叭筒向墙外过往群众演讲;编印了多种小型传单,包上小瓦片或捆在小木棍上,投向校外和对面育德中学操场。他们还把粉笔研碎,制成粉浆,趁深夜跳到围墙外,书写标语。后来国民党严密封锁学校,断绝食源。护校委员会组织学生两次冲出学校购回面粉。在粮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护校同学以树叶充饥。

7月6日晨3时许,军警发起了对二师的武装进入。贾良图、曹金月、杨鹤生、刘光宗、刘玉林、边隆基、马善修、吕清昕等13名爱国学生被杀害,另有38人被捕。“七·六”惨案的发生,在北方和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7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出了《为保定惨案告民众书》,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动当局残暴屠杀爱国学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组织起来,掀起抗日反蒋斗争的更大高潮。

保定市第二师范学校

永久的纪念

保定二师一向以底蕴醇厚、治学严谨著称,早年曾聘请锦熙、王岑伯、潘梓年、武新宇、李苦禅、周永言、郑志、贺文玉等著名学者、作家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如现代教育家丁浩川、著名作家梁斌、著名科学家郭晓岚、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等。

1950年12月,时任省委书记林铁、省政府主席杨秀峰等领导同志倡议,在保定师范操场南端,修建“保定第二师范七六殉难烈士纪念碑”。刘少奇同志也曾在1957年2月来河北视察时与时任保定师范校长林文澜同志说:“保定师范是有光荣传统的学校。”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在河北视察时也高度评价了“二师”,他说“1932年7月,保定第二师范的武装护校斗争,及以后的冀南、冀东暴动,都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2017年保定二师旧址列入第五批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二师”烈士纪念园园区占地5亩,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群雕和假山喷泉。纪念碑方形台基的四角植四棵高大塔松,中间碑亭为四柱琉璃瓦飞檐亭,亭中央矗立着一丈多高的汉白玉纪念碑。碑正面刻有“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七六殉难烈士纪念碑”17个大字,背面碑文记述了七六学潮经过和英雄事迹,两侧烈士的生平传略。整个纪念园环境幽雅,庄严肃穆。

《红旗谱》和《野火春风斗古城》


一位对“二师”满怀深情的毕业生曾用委婉的笔触写下如下的诗句来记录历史的变革与沧桑。

人来人往

右手的西下关

没有关住西去的光阴

清了浊了

左手的护城河

起伏的潮汐依旧在城府缓缓流淌


古朴的回廊上

江涛,严萍和同学们匆匆走过

厚重的图书馆里

《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

在静静地端坐


渡尽沧桑

门前的两株白杨树

向尘世交付了光阴

历久弥新

南院的“七.六”烈士亭

每年清明都盛开敬仰的花朵


来红二师

很多人都在追寻老师的身影

我却只怕弄丢了自己学生的身份


选自闫东利编著《寻访河北红色印记》,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