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9-09-16   

安平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总面积493平方千米。弓仲韬于1923 年和1924年分别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别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安平县委,开创了中国农村党建的先河。台城特别支部、安平县委的诞生,给燕赵大地带来了革命火种,使沉闷的华北平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自此,河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北京大学结识李大钊

台城特别支部创始人弓仲韬生于1886年台城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爱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在北京参加支持维新变法的运动。受其父影响,弓仲韬从青少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他经常向乡亲们宣传反帝反封和妇女解放的新思想。

1916年他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受新文化的熏陶,一有空闲他便去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读进步书籍。在那里,他认识了李大钊。李大钊常与他促膝谈心,使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19 年,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毕业后,弓仲韬留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仍与李大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23年春,经李大钊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一次谈话中,谈到“要到农村去开展工作,把农民组织起来。当浩大的农民群众自愿组织起来参加革命时,中国革命的成功就为时不远了。”

回乡创建台城特支

李大钊同志的思想观点对弓仲韬触动很大,他决心回乡开展革命斗争。1923年夏天,他在回乡前同李大钊告别时,李大钊鼓励他:“要在家乡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发展党的组织”。8月,他满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辞去收入丰厚的教师工作,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安平。

踌躇满志的弓仲韬,一回到家乡,就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革命要求和思想动态。他在村中创建了“平民夜校”,以教农民识字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新思想,使他们纷纷产生了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弓仲韬不失时机地建立了台城村农民协会,利用农会锻炼骨干、壮大力量、凝聚人心、维护农民权益。1923年8月,弓仲韬介绍思想进步、积极肯干的农民弓凤州、弓成山加入党组织,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由此,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诞生了。

全国成立较早的农村党支部

建立中共安平县委

与此同时,安平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李锡九,也于1923年被李大钊派回原籍,并先后发展李少楼等三人入党。1924年2月,弓仲韬与李少楼取得联系,二人通力合作,积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于同年3月,在北关高小和敬思村相继建立了党支部。至此,安平县已发展党员近二十人。

李大钊对安平党组织的迅速发展非常欣慰,他写信鼓励弓仲韬要继续努力,并授意建立县委,加强党的领导。于是,台城村、敬思村、北关高小三个党支部,各派代表于1924年8月15日,在敬思村召开安平县第一次党代会,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安平县委,出席会议的有弓仲韬、弓凤洲等九名代表,会议选举弓仲韬为县委书记,张麟阁为组织委员,李少楼为宣传委员。当时安平县委直属中共北京地委领导,县委机关设在了弓仲韬家中。1924年冬,中共保定地方委员会建立后,中共安平县委隶属保定地委领导。

毁家纾难至死不渝

弓仲韬为了掩护党的机关,在自己家的前院西厢房开办了“列宁小学”,并让上级特派员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面对小学办公经费、地下党人食宿费用十分紧张的难题,弓仲韬毅然卖地20余亩筹资上千元,全部捐献给党组织。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弓仲韬同志为了党的事业奉献了大部分家产,到1934年时他的家产所剩无几,跟随他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多位亲人也壮烈牺牲。反动当局多次下令通缉逮捕弓仲韬,致使他长期在外漂泊,居无定所。七七事变后,全国形势更加恶劣,弓仲韬也与党失去了联系。他先后辗转西安、汉中等地,所到之处,他还不忘继续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抗日主张。1943年,弓仲韬重返家乡,很快与县委取得了联系。解放后,弓仲韬被次女弓乃如接到了东北哈尔滨,人民政府每月给他发放生活补贴保证他的晚年生活。1964年,弓仲韬他病逝于哈尔滨。临终前,他把自己平时节约积攒下来的1000多元钱全部捐献出来,作为自己最后一笔特殊党费。

建党初期,在安平县台城村创建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掀开了中国农村革命崭新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2009年7月1日,当地党委政府在台城村投资建设“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并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程长虹 仝学颖 崇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