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五峰山的革命“情”缘

发布时间:2019-09-12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这是李大钊在秦皇岛市昌黎县的五峰山创作的《山中即景》。沉寂境地中那唯一的声音,虽然弱小,却是大山胸腔一串激动的心跳。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在沉寂的思想旷野上,李大钊先生发出的第一声嘹亮呐喊——“赤色的血,喷薄起第一缕真理的霞光”。李大钊一生崇尚自然,酷爱山水,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都留有他的踪迹,但他最钟爱的当属五峰山。据记载,这座山李大钊曾八次登临。

五峰山

恍如仙境,初见倾心

李大钊的家乡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距碣石山39公里,从小生活在沿海平原的李大钊对朝夕可望的碣石山十分神往。“予家渤海之滨,北望辄见碣石,高峰隐峙云际……而于童年昕夕遥见之碣石,尤为神往。”1907年因为考学途中经过昌黎,恰逢夏天多雨,主峰碣石不易攀登,正因为这次偶然的机遇,李大钊与五峰山相见了,恍如仙境般的景色让这个年轻的青年就此爱上了这个地方。

五峰山景色

遮风避雨,潜心大道

1918年,李大钊已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他把五峰山作为避暑胜地,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寻找中国革命挫败原因,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工作。

不负众望,1919年七月下旬,李大钊在五峰山避暑期间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这时李大钊已经比较准确地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更是中国最早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深化与成熟,为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4年五月下旬,李大钊为了躲避北洋军阀的缉捕,隐匿在他以前居住的韩文公祠里。五峰山像避风港一样保护了李大钊这位老朋友,使他由此躲避了缉捕。

第二故乡,春秋抒怀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五峰山是李大钊宣传革命,同敌人隐身作战的阵地,又是他陶冶思想情操的地方。1907年到1924年间,李大钊先后八次登临五峰山,在他空闲的时候还写下了很多诗文。例如《游碣石山杂记》《山中即景》《山中落雨》《自然与人生》等等。而他最喜欢的笔名“孤松”也出自五峰山上一棵生长在峭壁上的松树,坚毅顽强,哪怕风雨飘摇。怪不得他的女儿李星华称五峰山是李大钊的第二故乡。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表里如一,信守诺言,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对美充满向往,不惜为美的实现而赴汤蹈火。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就像一把利刃插进敌人的胸膛。

五峰肃立,信念长存

1927年4月28日,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用生命谱写了革命赞歌,他的辛勤耕耘让中国的革命土壤更加肥沃,他最终为自己追求一生的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五峰山韩文公祠因与李大钊烈士的英名紧紧相连而闻名遐迩,1997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纪念室、李大钊立像、李大钊路,经过多次修建扩建,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已成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李大钊在五峰山的点点滴滴与光辉事迹愈加被众人所知。

李大钊雕像

碣石垂首,五峰肃立;先人远去,信念长存。绮丽俊美的风光同往年一样,蔚蓝的苍穹下,五个山峰手拉着手簇拥在一起,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迎接前来的新人,以便向他们诉说:五峰山曾经来了一个人叫李大钊,他在这里留下了沉实的革命足迹,他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呕心沥血,奉献了全部青春。(王平 任馨悦 王慧颖)